定居香港後,每天仍習慣先關心完台灣時事後,才開始看香港新聞。
人人都談小確幸。(微小而確實的幸福)
這幾年,台灣流行小確幸。自從台灣行政院長江宜樺也提「小確幸」,由他來詮釋小確幸,讓我從此對這三個字很感冒。
今天在友人的Facebook看到一則新聞分享《感人!機器人背後的真愛 觸動網友心靈》,看到這麼美好的事情發生,心裡除了感動,還有一種自慚形穢的「難得」。
→(新聞: http://news.ltn.com.tw/news/life/breakingnews/1143730)
還好被江院長玷污的小確幸還沒成為我的麻醉劑,仍舊時不時可以滋潤一下偶爾乾巴巴的人生沙漠。(註一)。我今天的小確幸,就是這味心靈雞湯。
這是很純粹的幸福。我很喜歡這則新聞標題:「......機器人背後的真愛......」。
生活中有太多等待的時光。等人、等車、排隊看診......,你都如何解決呢?一個人的等,很好解決,不論時間長短,一本書、一條街、一家店,就能打發時間。兩個人的「等」,雖然再平常不過,卻充滿學問,最怕一方拖拖拉拉。不得不的等,有點麻煩,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大書特書的事。
我想起這兩天和香港女友們在group chat中聊到:等人的時光最容易衝動購物,下手快又狠,但準不準就見仁見智。有人短短十分鐘不小心就買了顆鑽戒,有人刷卡買了十幾萬元的名牌包,有人買了袋化妝品......
我很喜歡這新聞裡網友寫的:『希望這對小情侶未來「別被現實給打敗」,從平凡的一幕中看見了愛情的美好。』
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,許多人都在追求生活的小確幸。這種小而確切的快樂,大家各自詮釋,沒有固定的指涉,每個人快樂的事也不盡相同。
談生活的條件,就是讓自己從精神到物質,但總有些類似的、相同的感觸,讓人覺得有時「純粹」比起「小確幸」,更難得、更珍貴!
※註一:「小確幸」源自日本知名小說家村上春樹的插畫散文集《尋找漩渦貓的方法》,在原文的意思中,指的是人的生活如果少了(規範內)這種小而確實的快樂,人生就只是乾巴巴的沙漠而已。